1.吕蒙入吴译文

2.傅说历史故事50字

3.求贤若渴是什么意思?

4.中国农村门户两旁总贴有秦琼和尉迟恭,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?

5.三国演义里面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

主公受惊了_主公受惊了h5

是豫让

做智伯的家臣受重用

豫让

豫让最初是给范氏,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,都是默默无闻。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,才受到重用,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,智伯对他很尊重。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,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,赵襄子和韩、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,消灭智伯以后,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(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)。赵襄子最恨智伯,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。赵襄子就是赵无恤,公元前475年,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,其子赵无恤嗣立。

为智伯报仇

豫让逃到山里,思念智伯的好处,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,盛了酒浆,发誓要为智伯报仇,行刺赵襄子。 于是,他更名改姓,伪装成受过刑的人,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。他怀揣匕首,伺机行刺赵襄子。赵襄子到厕所去,心一悸动,拘问修整厕所的人,才知道是豫让,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,被赵襄子逮捕。被审问时,他直言不讳地说:“欲为智伯报仇!”侍卫要杀掉他。襄子说:“他是义士,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。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,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,这是天下的贤士啊。”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。 过了不久,豫让为便于行事,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,不惜把漆涂在身上,使皮肤烂得像癞疮,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,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,沿街讨饭。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。路上遇见他的朋友,辨认出来,说:“你不是豫让吗?”回答说:“是我。”朋友流着眼泪说:“凭着您的才能,委身侍奉赵襄子,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。亲近宠爱您,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,难道不是很容易吗!”豫让说:“托身侍奉人家以后,又要杀掉他,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。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,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,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。”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。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。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,提前埋伏于一座桥(即豫让桥,据传 豫让

有两处,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;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.因邻赤桥村,村以桥得名,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)下。赵襄子过桥的时候,马突然受惊,猜到是有人行刺,很可能又是豫让。手下人去打探,果然不差。赵襄子责问豫让:“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、中行氏吗?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,而您不替他们报仇,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。智伯已经死了,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?”豫让说:“臣事范、中行氏,范、中行氏众人遇我,我故众人报之。至于智伯,国士遇我,我故国士报之。(意思是:我侍奉范氏、中行氏,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,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。至于智伯,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,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。)”赵襄子很受感动,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,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。豫让知道生还无望,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,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,让他象征性地刺杀。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,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,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,仰天大呼曰:“吾可以下报智伯矣!”遂伏剑自杀。 豫让的事迹传开,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,为他而悲泣。 豫让行刺赵襄子,舍死忘生,备尝艰辛,虽未成功,却用生命报答了智伯的知遇之恩。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。他为智伯报仇,是因为智伯重视他,尊重他,给了他尊严,所以,他要舍命为智伯复仇,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。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,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。 此后四十多年,轵邑有聂政的事迹。

吕蒙入吴译文

1、沧海桑田

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,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,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,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,就派使者去请。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,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,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。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。

2、不拘一格

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,主张改革,提倡禁烟,得不到朝廷重用。48岁毅然辞官归隐,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,他作诗一首:“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;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”

3、长风破浪

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,喜欢舞枪弄剑,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,他回答说: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!”,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,运用计谋取胜,被封为左卫将军。

4、一叶障目

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“蝉翳叶”的故事,信以为真,就四处寻找,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,拿回家遮脸作试验,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。妻子气愤说看不见。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,被抓后说:“我一叶障目,你们能看见吗?”

5、杯水车薪

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,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。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,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,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,但火势太大,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,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。

6、三顾茅庐

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刘备和关羽、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,前两次都没见到,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,诚心请诸葛亮出山。

7、按图索骥

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(伯乐)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《相马经》,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,熟读《相马经》,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“千里马”——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,伯乐看后哭笑不得。

8、不自量力

春秋时期,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,结果被打败。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,分不清敌人与朋友,不团结邻国,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

9、拔苗助长

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,就天天到田边去看。三天过去了,禾苗没见动静。他想出一个办法,就急忙奔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。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,儿子跑到田里一看,禾苗全都枯死了。

10、一刀两断

西汉初年,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,丞相萧何担心韩信兵权太大威胁刘家天下,就找樊哙共商计策。樊哙自鸣得意,连夸自己是如何斗败项羽而保主公刘邦的,面对这淮阴一饿夫且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,只须叫一两个人就可以把他一刀两断。

百度百科—成语故事

傅说历史故事50字

译文

吕蒙到吴国,吴主孙策奉劝他学习文化。吕蒙于是博览群书,以《周易》作为主攻方向。有一次在孙策的聚会上,吕蒙喝得酩酊大醉,很快沉沉睡去,在梦中背诵《周易》一部。不一会儿吕蒙受惊而起,在座的人都说:“吕蒙说梦话都通《周易》。”

原文

吕蒙入吴,王劝其学。乃博览群籍,以《易》为宗。常在孙策坐酣醉,忽于眠中,诵《易》一部,俄而起惊。众人皆问之。蒙云:“向梦见伏羲、文王、周公,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,日月广明之道,莫不穷精极妙;未该玄②言,政③空诵其文耳。”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。

求贤若渴是什么意思?

历史故事 简短一点50字

1、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,名尚,西周时人,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。

据民间传说,太公在出仕之前,隐居於渭水(在今陕西省境内)之滨。 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,在水面上凭空钓鱼。

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。太公说:”我不是想钓真的鱼,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。”

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,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,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国才能,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。 2、味如鸡肋 三国时期,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一个城市,很长时间没有攻打下来。

这时候,他感到进推两难:撤退吧,就前功尽弃,实在可惜;继续攻打下去吧,又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。一天他在吃鸡的时候,感到这情形就像是吃鸡肋:实在没有多少肉可以吃,可是丢掉又舍不得。

这时候有人来问他”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麽?”他就随口回答”鸡肋。” 3、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,善於画竹子。

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,栽了许多竹子,一年四季,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。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熟悉,所以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。

《宋史·文同传》里说:”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,送去的绢,堆了一大堆,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。” 当时,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,其中有两句:”兴可画竹时,胸有成竹。”

4、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,世人称她孟母。孟子小时候,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,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,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。

他的母亲说:“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。”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,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的东西。

母亲又想:“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。”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。

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。 孟母说:“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。”

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。等孟子长大成人后,学成六艺,获得大儒的名望.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。

5、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。公元208年(汉献帝建安十三年)曹操率领水陆大军,号称百万,发起荆州战役,然后讨伐孙权。

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,由周瑜指挥,在长江赤壁(今湖北赤壁市西北,一说今嘉鱼东北)一带大破曹军,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。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,也是孙、曹、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。

百度百科-味如鸡肋 百度百科-胸有成竹 百度百科-姜太公钓鱼 百度百科-孟母三迁 百度百科-赤壁之战。

历史故事50字

勤奋 在美国,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,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;天刚刚放亮,他就伏在打字机前,开始一天的写作。

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*金,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大师。 斯蒂芬*金的经历十分坎坷,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,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。

后来,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大师,整天稿约不断。常常是一部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,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。

如今,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。可是,他的每一天,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。

斯蒂芬*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,只有两个字:勤奋。一年之中,他只有三天的时间是例外的,不写作。

也就是说,他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。这三天是:生日、圣诞节、美国独立日(国庆日)。

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。学术大家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:“勤奋出灵感。”

缪斯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的,她会源源不断给这些人送去灵感。 斯蒂芬*金和一般的作家有点不同。

一般的作家在没有灵感的时候,就去干别的事情,从不逼自己硬写。但斯蒂芬*金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,每天也要坚持写五千字。

这是他在早期写作时,他的一个老师传授给他的一条经验,他也是坚持这么做的,这使他终身受益。他说,我从来没有过没有灵感的恐慌。

做一个勤奋的人,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,肯定是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的。 赏析《勤奋人生》------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 读了斯蒂芬。

金的故事后,我感慨良深,勤奋是人生的基石。勤奋是真知的来源,勤奋人生是美丽的人生。

一代喜剧大师巴尔扎克,他的《人间喜剧》能够问世与他的勤奋分不开的,我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?,在摘下哥儿巴克猜想所付出的劳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,他在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勤奋留下的足迹。他想再前进一小步,为之付出了余下的光阴,直到说明的尽头。

据说:他在生命终结的前一片刻,他深情望着桌面上的演算的稿子,依依不舍地留恋。真可谓:生命不挺,奋斗不止。

或许你现在很勤奋,又或许不太勤奋,但是你可要认识到懒惰的人不会受到成功女神的亲睐的。你们有想一下,斯蒂芬。

金,如果在贫困的潦倒中一振不蹶,能有今天的成就吗?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,那待兔人得到的是是什么呢?是两手空空和荒废的沃土,失去了机遇,也虚度年华,很可悲。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呀,你们可不要做“待兔人”呀,没有播下勤奋的,怎能换得金秋十月的丰收呢? 冬天,你们想在被窝里多睡一会,但别人就在你还在梦乡里前进了,你一天天的就落后了,天才就会诞生,与常人的区别就在勤奋的程度与学习的方法。

好了,,做个勤奋的人吧,勤奋每一天,收获每一天,成功等着你。 绝对让中国人汗颜的故事_关于韩国 熟悉韩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人都知道,韩国是一个竞争气氛非常浓厚的国家。

在各行各业,激烈的竞争都普遍存在。在这种氛围下,一般的韩国人都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,永不妥协成了大部分韩国人的座右铭。

韩国球员从小到大,无论是在私人足球学校还是在大学生足球俱乐部,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.著名球星黄善洪8岁开始踢球,由于家境贫寒,外出比赛时拿不出午饭钱。于是每次比赛前,他就喝凉水充饥。

喝了一肚子凉水的黄善洪在场上没跑多久,就因体力不支经常摔倒。但每一次,黄善洪都一定坚持到最后,即便是昏倒也要重新上场。

成为明星后,在回忆当初年轻时的辛酸时,黄善洪坦言,如果当初自己没能坚持下来,肯定不会有今天。“因为周围的队友很快就会把你甩掉”。

类似的故事在韩国足球界内数不胜数。几乎所有的韩国球员从小就知道,如果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随时都会被淘汰。

不久前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接受访时,洪明甫说到自己年轻时的情景,依然大为感慨,“小时候自己在绿茵场上,几乎忘掉了一切,整天就知道埋头苦练,我告诉自己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瞧不起你。”而世界杯英雄安贞焕在世界杯后,接受日本记者访时也坦言,“和意大利队比赛最后时,我感觉自己几乎随时都会累倒在球场上,是心中的必胜信念在支撑着我。”

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次世界杯预选赛,韩国队飞赴日本进行比赛。临行前,当时的韩国总统亲自接见了全体队员,总统在简短的讲话后说:“如果输掉了,你们就不要再过大韩海峡(即日本海峡)了!” 总统的这句话措辞之严厉在我们中国球迷看来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。

这似乎让人感觉总统在利用自己手中的巨大权力威胁球员,但事实上,按照韩国的传统,总统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家长。所以,他是以家长的身份,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这番话的。

对于韩国的普通球迷来说,总统的这番话是代表他们说的,因为韩国队是他们自己的球队,为了球队能取得好成绩,球迷有责任和义务进行鼓励和鞭策,即使这种鞭策看上去近乎残酷。 在韩日世界杯期间还有一则轶事。

为了 *** 丈夫在球场上有更出色的表现,安贞焕的妻子公开表示:“如果他在世界杯赛上不进球,我就绝食。”在亲人给予的这种巨大压力下,安贞焕一战成为民族英雄。

一天两练球员喊累 当列强。

历史小故事了50字

退避三舍春秋时候,晋献公听信谗言,杀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。

重耳闻讯,逃出了晋国,在外流忘十几年。 经过千幸万苦,重耳来到楚国。

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,就以国群之礼相迎,待他如上宾。 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两人饮洒叙话,气氛十分融洽。

忽然楚王问重耳:“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,该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待从、珍宝丝绸,大王您有的是,珍禽羽毛,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,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。话虽然这么说,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您的福。

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。如有一天,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,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,我再与您交战。”

四年后,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。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

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

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

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,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、不爱读书的孩子。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,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,不肯好好学习。

有一天,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,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。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:“快别提他了,小儿左思的学习,还不如我小时候,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。”

说着,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。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,他非常难过,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。

于是,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刻苦学习。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左思渐渐长大了,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,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,文章也写得非常好。

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《齐都赋》,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,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。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、蜀、吴首都的风土、人情、物产为内容,撰写《三都赋》。

为了在内容、结构、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,他潜心研究,精心撰写,废寝忘食,用了整整十年,文学巨著《三都赋》终于写成了。 《三都赋》受到谅也评,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《两都赋》相比。

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,喜爱《三都赋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,因为抄写的人太多,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,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。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,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,夺取魏国以后,准备出兵攻打东吴,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。

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。多数人认为,吴国还有一定实力,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,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。

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,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。杜预认为,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,忙灭掉它,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。

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,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。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,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,以免留下后患。

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,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。 公元279年,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,分成六路水陆并进,攻打吴国,一路战鼓齐鸣,战旗飘扬,战士威武雄壮。

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,斩了吴国一员大将,率领军队乘胜追击。在沅江、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,纷纷打开城门投降。

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。此时,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,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。

杜预坚决反对退兵,他说:“现在趁士气高涨,斗志正旺,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,势如破竹(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,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),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!”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,直冲向吴都建业,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。晋武帝统一了全国。

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、具有远大抱负的人。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。

进入青年时代,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,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,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。他广泛阅读书籍,认真学习历史,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。

他广泛阅读书籍,认真学习历史,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,学问大有长进。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,接触过他的人都说,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。

祖逖24岁的时候,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,他没有答应,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。 后来,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。

他与刘琨感情深厚,不仅常常同床而卧,同被而眠,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:建功立业,复兴晋国,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。 一次,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,他一脚把刘琨踢醒,对他说:“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,我偏不这样想,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?”刘琨欣然同意。

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,剑光飞舞,剑声铿锵。春去冬来,寒来暑往,从不间断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,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,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,又能带兵打胜仗。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,实现了。

傅说的故事

傅说(yuè)(约公元前1335-1246年)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--大宰相(即上三公第一位).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.武丁梦得圣人,名曰说,求于野.乃于傅岩得之,举以为相,国大治.据正史典籍、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,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.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.武丁安邦治国,他辅佐商王形成了历史上有名“武丁中兴”的辉煌盛世,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《说命》三篇,其中“知之非艰,行之惟艰”名句,为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基石;他的治国方略,改变了商朝持久的没落,他落难时所创造的“版筑”(俗称打墙)营造技术,是我国建筑科学史上的巨大成就,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巨大进步. 高宗武丁尊他为“圣人”,就是品德最高尚、智慧最高超的人.历史上人们总把他敬之为“圣人”、“天神”、“梦父”及天策星.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、李世民、杜牧、王维、司马光、苏轼,孟子等,均撰文赋诗颂扬他的卓才高德.。

经典历史故事五十字

赵、韩、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,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,作为饮具。

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,就化装为罪人,怀揣匕首,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。赵襄子上厕所时,忽然心动不安,令人搜索,抓获了豫让。

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,赵襄子说:“智瑶已死无后人,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,真是一个义士,我小心躲避他好了。”于是释放豫让。

豫让用漆涂身,弄成一个癞疮病人,又吞下火炭,弄哑嗓音。在街市上乞讨,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。

路上遇到朋友,朋友认出他,为他垂泪道:“以你的才干,如果投靠赵家,一定会成为亲信,那时你就为所欲为,不是易如反掌吗?何苦自残形体崐以至于此?这样来图谋报仇,不是太困难了吗!”豫让说:“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,再去刺杀他,就是怀有二心。我现在这种做法,是极困难的。

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,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。”赵襄子乘车出行,豫让潜伏在桥下。

赵襄子到了桥前,马突然受惊,进行搜索,捕获豫让,于是杀死他。

中国历史故事,50字

公元前663年,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,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,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.齐军是春天出征的,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,草木变了样。

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,最后迷了路,再也找不到归路;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,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。时间一长,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。

情况非常危急,再不找到出路,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。管仲思索了好久,有了一个设想: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,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,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。

于是他对齐桓公说:“大王,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,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,带引大军出山谷。”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。

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,解开缰绳,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。也真奇怪,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。

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、最后终于走出山谷,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。管仲、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,春往冬返,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,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,管仲说:“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。”

于是就放老马在军前,任其所至,随而从之,竟得道而归。在山中行军,没有水喝,隰朋说:“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,夏天住在山的北面,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。”

就发掘蚁穴,找到了水源。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,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,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,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、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,不太过分了吗?。

历史小故事了50字

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,晋献公听信谗言,杀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。

重耳闻讯,逃出了晋国,在外流忘十几年。 经过千幸万苦,重耳来到楚国。

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,就以国群之礼相迎,待他如上宾。 一天,楚王设宴招待重耳,两人饮洒叙话,气氛十分融洽。

忽然楚王问重耳:“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,该怎么报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说:“美女待从、珍宝丝绸,大王您有的是,珍禽羽毛,象牙兽皮,更是楚地的盛产,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?”楚王说:“公子过谦了。话虽然这么说,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您的福。

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,我愿与贵国友好。如有一天,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,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,我再与您交战。”

四年后,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。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。

公元前633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。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

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了,马上追击。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大破楚军,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。

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,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、不爱读书的孩子。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,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,不肯好好学习。

有一天,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,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。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:“快别提他了,小儿左思的学习,还不如我小时候,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。”

说着,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。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,他非常难过,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。

于是,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刻苦学习。 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左思渐渐长大了,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,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,文章也写得非常好。

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《齐都赋》,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,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。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、蜀、吴首都的风土、人情、物产为内容,撰写《三都赋》。

为了在内容、结构、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,他潜心研究,精心撰写,废寝忘食,用了整整十年,文学巨著《三都赋》终于写成了。 《三都赋》受到谅也评,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《两都赋》相比。

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,喜爱《三都赋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,因为抄写的人太多,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,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。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,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,夺取魏国以后,准备出兵攻打东吴,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。

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。多数人认为,吴国还有一定实力,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,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。

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,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。杜预认为,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,忙灭掉它,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。

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,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。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,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,以免留下后患。

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,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。 公元279年,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,分成六路水陆并进,攻打吴国,一路战鼓齐鸣,战旗飘扬,战士威武雄壮。

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,斩了吴国一员大将,率领军队乘胜追击。在沅江、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,纷纷打开城门投降。

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。此时,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,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。

杜预坚决反对退兵,他说:“现在趁士气高涨,斗志正旺,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,势如破竹(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,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),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!”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,直冲向吴都建业,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。晋武帝统一了全国。

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、具有远大抱负的人。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。

进入青年时代,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,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,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。他广泛阅读书籍,认真学习历史,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。

他广泛阅读书籍,认真学习历史,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,学问大有长进。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,接触过他的人都说,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。

祖逖24岁的时候,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,他没有答应,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。 后来,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。

他与刘琨感情深厚,不仅常常同床而卧,同被而眠,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:建功立业,复兴晋国,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。 一次,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,他一脚把刘琨踢醒,对他说:“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,我偏不这样想,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?”刘琨欣然同意。

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,剑光飞舞,剑声铿锵。春去冬来,寒来暑往,从不间断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,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,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,又能带兵打胜仗。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,实现了他报效国。

中国农村门户两旁总贴有秦琼和尉迟恭,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?

问题一:求贤若渴,是什么意思? 词目求贤若渴

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

近义词思贤若渴、求贤如渴、爱才如命、

反义词嫉贤妒能

基本解释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,指珍惜人才 。

问题二:求贤若渴的若是什么意思 若:好像

1基本信息

词目求贤若渴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用法作谓语、定语近义词求贤如渴、爱才如命反义词嫉贤妒能基本解释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,指珍惜人才。2详细解释含义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,指珍惜人才。出处1、南朝?宋?范晔《后汉书?周举传》:“昔在前世,求贤如渴。”2、《三国志?蜀志?诸葛亮传》:“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。”3、元?脱脱等《宋史?窦贞固传》:求贤若渴,从谏如流。”[1] 示例求贤若渴,从柬如流。(《宋史?窦贞固传》)典故战国时期,晋献公用碧玉骏马向虞国行贿借道灭掉虢国与虞国,俘虏虞国大夫百里奚,晋献公将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到楚国,秦穆公释放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并与他共商国是。百里奚向他推荐蹇叔,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,并封他为上大夫[2] 。此外,雅量高致,思贤若渴还是雅思人才网的来源,取其两个成语的首字而成。

问题三:求贤若渴的若是什么意思 词目

求贤若渴

发音qiú xián ruò kě

释义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。

出处《后汉书?周举传》:“昔在前世,求贤如渴。”

若:像的意思。

问题四:求贤若渴的若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,指珍惜人才 。

近义词嘛就是:求贤如渴

形容很饥渴的时候有水喝,若可以解释为:好像~

问题五:求贤若渴什么意思 求贤若渴释义:

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。

[拼音] [qiú xián ruò kě]

[出处] 《隋书?韦世康传》:“朕夙夜庶几;求贤若渴;冀与公共治天下;以致太平。”

问题六:求贤若渴的意思 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,指珍惜人才。

(请感谢伟大的度娘 )

问题七:求贤若渴的若的意思 180分 思贤若渴sī xián ruò kě

成语解释]思:思慕。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

[典故出处]清?庾岭劳人《蜃楼志》第18回:“俺主公思贤若渴,远辟旁求,兵卒们不知,累先生受惊了。”

[ 近义词 ]思贤如渴

[ 反义词 ]妒贤嫉能

[常用程度]一般

[感 *** 彩]褒义词

[语法用法]作谓语、定语;指爱惜人才

[成语结构]偏正式[产生年代]近代

望纳!~

问题八:求贤若渴的意思 解释: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。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。

出自:《后汉书?周举传》:“昔在前世,求贤如渴。”

示例:~,从柬如流。

◎《宋史?窦贞固传》

语法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

三国演义里面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

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。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,挂在人的旁边,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。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,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,用以驱邪辟鬼,卫家宅,保平安,助功利,降吉祥等,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。

门神之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,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,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(以进门者为视角,贴于门两侧,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,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“贴错门神”)门神的习俗。

关于门神的来历,战国时代的一部着作里有这样一个神话记载,东海度朔山中,有一棵盘曲3000里的巨大的桃树,其枝伸向东北方的鬼门,所有的鬼怪来往皆从此出入。树下有二神,一名神荼,一名郁櫑,专门监视鬼的行为,发现哪个鬼胡作非为,便用草绳捆起来喂老虎吃。于是,人们就在两块桃板上,画上神荼和郁櫑的像。置以门侧,以御百鬼骚扰。这是传说中最早出现的门神形象。

经过历代演变,门神的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。唐代的门神已不是神荼、郁櫑,而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敬德。

秦叔宝、尉迟恭二门神,是民间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的武将门神,至今兴盛不衰。二门神像的样式也最多,有坐式,有立式,有披袍,有贯甲,有徒步,有骑马,有舞鞭锏,有执金瓜,还有对秦琼、对尉迟(即一对门神都是秦琼或尉迟敬德一人,分画两幅成为一对)等多种。在二门神的两旁,有时还贴上这样一副对联:昔为唐朝将;今作镇宅神。相传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恶梦而生病,半夜三更时分,常听到鬼叫。这事被大臣们知道后,秦叔宝闻言奏请太宗允准,他愿与尉迟恭戎装执剑,立于门外伺护。当夜李世民即能入睡了。一连数夜,安然无事。李世民称赞秦叔宝与尉迟恭说:“你们二位真是门神呀。”在感激之余,又觉两位将军守夜太苦,于是就命画师给二人画像,将画像悬于皇宫左右,以替代两位将军。至此后,再无闹鬼之事。

后世人不知李世民因视听幻觉而生病的原因,以为贴门神就可镇邪驱祟,保家平安,于是就沿袭了李世民的作法,过年时将秦叔宝与尉迟恭的画像作为门神贴在门上镇宅护院。后来人们又推而广之,不仅仅只贴秦叔宝与尉迟恭的画像,也贴哼哈二将或其他古代武将了。此习一直延续至今。不同建筑“门神”有讲究,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,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。据说,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,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。

据资料记载,门神形象一般被划分为三类,即文门神、武门神、祈福门神。文门神即是身着朝服的文官,武门神即武艺高强的武将形象,祈福门神即为福、禄、寿三星。而门神还因建筑类别的不同,让其看守的大门也相当讲究。如,民宅门神多是神荼和郁垒,佛寺中的门神为四大天王,帝庙门神为“双护太监”,衙署门神则为朝官和武将,神庙门神多为尉迟恭和秦叔宝。而在泉州的东西塔中还有一对守塔门神为哼哈二将。

长板坡

今天是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。刘备带了四十万百姓逃至当阳道。此地历来是兵家必

争之地。当阳道包括的范围很大,地名也有三个:中间一段叫当阳道,又名汉阳道;前

面东南一段叫长坂坡;靠西北侧一个大村庄,名为霸陵村,村前有座桥叫霸陵桥。有的

说“张飞喝断霸陵桥”,其实并无其事。因为曹操的军队从西北来,刘备带了百姓向东

南撤.曹兵既在长坂坡中;刘备等人当然不可能还在霸陵村。所以只有张飞独当长坂桥

,而喝断霸陵桥乃是讹传。靠东北方--亦即行军方向的左边,全是山峦,连绵数百里

,名为景山;山上有座庙,名为养由基庙。据说,战国时楚王曾在此围猎,遇见过一只

能够接箭的猿猴。楚王连发三箭,竟然都被这只猿猴接住,楚王大为惊奇,就命人把百

步穿杨的神箭将军养由基请来,命他来射。此时,养由基虽然已经封箭了,但是楚王之

命,岂有不从之理。只见养由基刚一挽弓搭箭,那对面的猿猴,双眼便流泪了,似乎已

经知道自己性命难保。后来,果然被养由基一箭射死。这是他一生中射的最后一箭.养

由基去世后.楚王就在此地为他立庙树碑,谓之“养由基庙”,待等曹操大队到后,中

军帐就设在这所庙前,营头从山坡上扎下来,沿山路直扎到山套外面。因此,到时赵子

龙冲营,进去容易出来犯难.简直就象鱼入罗网一样。

此刻,当阳道山路之上遍地是百姓,太阳刚刚偏西,百姓已经在叫了:“皇爷哎,

走不动来;皇爷哎。明天再走吧!”上午太阳升得老高才动身,现在已经要停队了。就

这样每日不过十里路程。往常孔明总要命令他们再跑三里,再走二里,意思是,你们多

往前面跑一步,就能多活一点时间、所谓“生在人间-刻,胜死一千年”。老百姓不理

解孔明的一片好心,以为你军师反正坐了车子,我们要靠两条腿跑,有的还带了老的,

抱了小的,多定半里路都不简单,你每次要叫我们再多走一会儿,那我们干脆提早点叫

停队、所以一天比-天叫得早,停得早。正在此时,突然天上乌云密布,狂风骤起。大

家抬头一看,原来不是乌云,乃是无数鸟雀,大到鹞鹰,小至麻雀,各种各样都有,遮

天蔽日,刮起狂风。鸟群过后,重见太阳;原因是曹操的军队在后面追来,炮声响亮,

鸟雀受惊而逃,越聚越多,几十里路过来,聚得不计其数。孔明心里明白,曹操先头部

队迟至下半夜肯定赶到,因此传命停队。刘备-看,太阳还挺高。心想,今天军师怎么

特别迁就,老百姓这么一叫.他就下令停队了?殊不知,话葛亮是准备要走了。先生想

,到了这个地步,我本事再大也无能为力,一场惨败就在眼前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但吃

过败仗之后怎么办。这下一步的事情需要早作安排。所以我必须先走一步。

待等安好营,扎好寨,诸葛亮升坐大帐。刘备旁边坐定,文武站立两厢。孔明便问

刘备:“主公,亮命关君侯前往江夏借兵怎么事到如今还不回来?”

刘备想,我也正在纳闷,救兵如救火,即使是三弟张飞也都懂得这个道理,何况熟

读《春秋》的二弟云长!为何迟迟不来?

“军师,刘备也不知二弟何故还不回来?”

孔明想,不瞒你说,是我叫他不要来的。但是,因为我现在提出要走,你肯定不放

,所以只好以此为理由,以便脱身。

刘备又问道:“那末军师,二弟不来,你看如何?”

“亮欲亲往江夏一走,会同君侯带领人马前来接应主公。”

“军帅也要前去么?”

“正是。”

“啊呀,万万不可!”

旁边张飞也在对刘备摇手:“不要放他跑,要死一道死!”

刘备想,这倒不是我要拖人落水,只为你孔明威信最高,办法最多,你在这里,大

家有根主心骨,文武都胆壮气粗的。你一走,大家心里就不踏实,士气大受影响。所以

,你是千万走不得的!孔明早已料到刘备不会一下子就同意自己走的。便对玄德说:“

我用兵虽好,但用兵者必须有兵,否则,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。现在我到江夏借到兵,

同时又有关将军一起前来,那样还能 值 曹操。如果你不让我去,等到曹兵一来,我也

一筹莫展。”皇叔觉得此话也有道理,故而沉吟不语。最后一想,罢!让你走吧。你真

正要变心,用绳索都系不住你的。因而问道:“军师,可要多少日期回来?”

“主公,亮少则三日,多则五天。”

“军师,那末三五天之中,曹兵可会到来?”

孔明想,这句话倒难回答了。我现在的威信的确比较高,每一句话人家都相信的。

如果说今晚三更曹兵必到,那你无论如何不肯放我走了;倘使我说曹兵今夜不会到,你

们大家 傅 ,丧失战斗意志,待等背兵杀到,毫无准备?措手不及,死伤更重。看来我

只好说句模梭两可的话了--

“主公,今夜曹兵料想未必会到。”--都是虚字眼。

“莫非不会赶到?”刘备连忙问道。

“非出。倘然曹兵杀到,主公请往东南逃生。”倘然二字又是虚拟语气,但后半句

却是要紧的真话。现在大家都未在意,等到三更时分高览杀到,就想到孔明这句话了:

敌人从西北来,大家都往东南逃,出了长坂坡,有一条横向的长坂河,河上一座古老的

木桥便是长坂桥。张飞守在桥面上,自己人统统放过去,曹兵曹将一个都不能过桥。在

张飞这样的布置下,人多活了不少。

刘备又道:“那末,请军师安排一下再走。”

孔明想,安排是要安排的,但只能把几个主要的人交托一下,其他的人只能让他们

听天由命了。

“主公放心,待亮发令部署。”

孔明想,有三件事最要紧:第一桩就是刘备,败仗虽吃,但他的性命一定要保住的

;第二桩是刘备的家眷,两个夫人,一个刘阿斗;第三桩是四十万百姓。虽然这些百姓

肯定保不全,但是主公为了他们弄到如此地步,现在我也不得不加以考虑。照理,刘备

是最要紧的人,但是在当阳的情况下,他却下降为第二位了。因为他毕竟戎马战场多年

,也会动两下手,至少逃走的本事是有的。而两位主母、一个小主是既不会骑马,又不

能步行,车子也跑不快。所以,要把他们列为第一位的重点保护对象。把他们交给谁呢

?按理应该是张飞,因为叔叔保护嫂嫂、侄儿,礼节上可以马虎一点。但是孔明对张飞

看看,你虽然拜我为师,但毕竟还太鲁莽,将主母与小主交托给你,我还有点不放心。

再对站在张飞旁边的赵云看看,这支将今看来只有交给你了。但是,叫你保护主母与小

主,也是有利有弊。利者,你不但武艺好,而且心细,只有你或许还能在三个人中保住

一个到两个,交给别人恐怕-个也保不牢的;弊者,你是臣,他们是君,而且男女有别

,礼节十分复杂,你要与主母说一句话都相当麻烦,这会给你增添许多困难。实际上,

这条将令对赵云本人来说,倒也是有利有弊的,利者.通过长坂一战,子龙名震天下,

虽然他本领一向很高,但不经过这一场大的激战,人家未必知道,往往都只晓得关、张

两位将军。这一仗虽然打得很苫,然而今后在战场就方便得多了,一般敌将看见这而旗

号,便要退避三舍。弊者,要急得他魂灵出窍,冷汗直冒,杀得他人困马乏,精疲力竭

。要使曹操佩服喊好,倒也并非容易之事,自然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。

孔明考虑停当,拔令在手:“子龙听令!”

赵云从旁闪出:“军师,末将在!”

“子龙,请把手伸过来。”

赵云不懂他是什么意思。走上一步,将右手伸了过去。

孔明将羽扇一放,右手执令,左手握赵云的手。--握手礼在今天的社会里是极普

遍、极普通的,但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还不曾时行呢!统帅发令庇氪蠼?帐郑?游醇?,

孔明也是第一次,表示有重任相托。

旁边张飞看得好笑,今天老师发令又有新花样了。要搀牢了手来了。看来今天每个

接令的人都要握手的。因此,张飞撩起战袍,把手揩揩干净,准备与老师握手。

孔明握住了赵云的手,目光注视着他,问道:“亮有重任拜托,将军有此肝胆担当

否?”

赵云觉得奇怪、心想,我对你的将令从未有过半点犹豫,今天为何还要这样问我?

若是我经常讨价还价,拈轻怕重,那末你这样问我还有道理。既然你对我不够放心,还

是让我表一点心迹给你听听:“军师听了:为将之道,受命之时,即忘其家;两军阵前

,即忘其亲;突阵冲锋,即忘其身。请军师吩咐便了!”

孔明一听,连连点头,“好子龙!”心想:我没有看错人,这才是大将的气魄。而

且我知道他绝非是一时冲动,信口开河,他这样讲到,一定能这样做到。于是诸葛亮便

对赵云讲:“亮付尔将令一支,保护二位主母、一位小主,须要当心!”

子龙想,这条将令应该发给张飞的,怎么给我呢?不过,军师肯定已经深思熟虑,

而且他如此郑重其事,必有道理。因此,赵云便接令迟下。

孔明再拔令在手--“翼德将军听令!”

“老张在也!喏喏喏!”连忙把手伸上去。

诸葛亮对他看看,发赵云这条令箭,我为了格外郑重,所以跟他握手,跟你就用不

着了。但是,孔明想,这阿戆有时有点小孩子脾气,我如果不与他握一下手,他要吃醋

的。免得他想,军师与老赵握手,与自己的贵门生倒不握,必有缘故。那末,就限他握

一下吧。所以,孔明将张飞的手握住。

“嘿……”张飞窝心了。

孔明想,既然同样搀了手,那连说话都不能两样。便说:“三将军,亮有重任拜托

,将军有此肝胆担当否?”

张飞想,方才老赵这几句话讲得多有气派!现在我包要说几句有气派的话给老师听

听:讲什么呢?喔,有了--

“军师听了:接令者身负重托,受令后当忠于行事。学生就是死了,也死而无怨!

孔明一听,也不错,虽然简略些,但很真诚。

“将令一支,保护主公。须要当心!”

“来不及了!”张飞轻轻地嘀咕了一声。他的意思是:自从桃园结拜以来,大哥的

安危我每时每刻都在当心,如果等你现在来交代,早就来不及了!哪里知道,你太鲁莽

,尽管你心中想保护好大哥,但还是要出细漏,刘备性命险些送掉。张飞接令退下。

孔明想,四十万百姓交给淮呢?还是交给他们原来的父母官、樊城县令刘泌老将军

吧!因为他当了二十年樊城县令,爱民如子,深受百姓拥戴,说话颇有威信。便说:“

刘老将军听令!”

刘泌从旁闪出:“老朽刘泌在!”

“将令一支,与令甥儿一起,保护四十万子民。须要当心。”

“刘泌遵命!”老将军接今退下、

孔明发完三条令,心想,我走之后,军师叫何人代理:蛇无头不行,鸟无翅不飞。

因此问道:“帐上哪位将军代理本军师?”两旁文武你对我看,我对你望,面面相觑。

心想,你孔明的本事太大,我们和你相差都太远,没有资格可以代理你的职务。张飞想

,只有我来代理,学生代老师,名正言顺,理所当然。我早就想做一次军师了,今天的

机会真是千载难逢,良机莫失。阿戆面皮老,不怕难为情的,说道:“军师,老张代理

便了。”

孔明想,一准让你代职。就把孔明军师的大印移交与张飞。诸葛亮登台拜将时,刘

备把新野县知县的印权作军师的印交给他,今天他又交给张飞。哪里知道,三天败仗一

吃,阿戆连这颗木头印都败没了。刘备长坂坡这一仗败得实在厉害,遗失一颗印也不足

为奇。幸好,印是木头的,完全是象征性的,人家拿去也只能当柴烧,

孔明布置停当,这才带了五百兵准备动身。这五百兵运气,跟了诸葛亮最多赶赶路

,苦头不吃了。刘备带文武相送军师。孔明到营前上四轮车,对呈权讲:“主公不须远

送,我就要回来的。”众人对孔明一一道别。

先说孔明带五百兵往江夏郡而去。一到江夏,关云长迎接。对军师说:“公子刘琦

身体不好,所以救兵慢一点发。好在你锦囊交代,有救兵也要等你来了再作安排的。”

孔明便去见刘琦,告诉他:“你家叔父在我与他分手的那天晚上就吃败仗。”刘琉连忙

问道:“叔父大人可有性命危险?”孔明说:“生命料来无妨,最多受些惊吓。请公子

爷借一万兵给我。”刘琦向来与刘备感情很好,使说:“先父在世时给我五万兵,你需

要的话,可以全部带去。”孔明说:“只要一万够了。”军师把这一万兵交给云长,再

给他一封锦囊。命令关将军立即启程,渡过汉江,到长扳坡的后面,有两座山,名为飞

虎山。这在京剧中叫做汉津口。孔明说:“你整顿一万兵埋伏在飞虎山上:到九月十七

日,你家大哥与众文武败至飞虎山下,困在汉口之滨,君侯照锦囊上的安排杀出,挡住

曹操百万追兵。但要记住,不须出战,只要把我锦囊上的话从头至尾背诵一遍,锦囊背

完,曹操军队退光。”关羽听得暗暗发笑,心道,你也讲得太具体、太容易了,一封锦

囊岂能赶退百万曹兵?我不相信。但是军令不能违抗。云长领命而去,带领一万江夏兵

和自己带来的三千兵,再加上五百校刀手,二十名关西汉,以及关平、周仓,连自己在

内,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三人,立即向飞虎山进发。云长走后,孔明也起身辞别刘琦

:“公子,亮改日再来拜望。”公子问道:“军师何处去?”孔明说:“容后相告。”

其实,大家不问可知,“败当阳,奔夏口”,孔明便是到夏口去。夏口离江夏不远,是

个小县,县令叫刘贤。谙葛亮便对刘贤晓之以大义,明之以利害,说:“我主刘皇叔乃

汉室宗亲,当世英雄,与你又是同姓,五百年前共一家,曹操托命汉相,实为汉贼,若

投身于他,必遗臭万年。况且我主虽则兵败,但不久便可大胜。贵县今明辨是非,审时

度世,及早弃暗投明。”刘贤被他说服。孔明便与刘县令借了五千军队以及大小船只,

从汉江上驶去接应刘备。

刘琦听说叔父要败到飞虎山来,也抱病亲领一万军队,乘船到汉江边来迎接叔父。

江夏这一边我全部交代明白,才能让刘备在长扳坡吃败仗,否则败下来要走投无路

的。

再说当阳道上,自从孔明一走之后,张飞与刘备坐在寝帐里一言不发。三将军呆顿

顿在动脑筋:看来老师一走,事情不妙。难道非败不可吗?我难得代理-次军师,一定

设法不吃败仗。现在最麻烦的就是这些百姓,大哥早些听老师的安排,不带百姓,我们

早已远走高飞了。现在是否可以补救一下?我看只有这样:趁曹兵还未杀到,我叫大哥

带了文武众将先走,我在最后压队,上马执矛,拦住百姓,他们要跟上来,就眼睛弹出

,告诉他们:“你们不要来,来的话我要杀的。”听听好象我很凶残,其实是为了救他

们性命。因为大哥在前面跑,曹兵肯定要去追,老百姓就只要在他们经过的时候到山套

里面去躲避一下,等他们一过,就太平无事了。而大哥他们丢下了百姓也可以跑得快些

,不至于被曹兵追上。这样,两全其美,大家都可以保全。否则,象现在这样拥在一起

的话,曹兵一到,统统死光。张飞考虑停当,一声吩咐:“来,与俺起鼓升帐。”

刘备想,兄弟啊,这个时候你不要寻什么开心了,你算要过个军师的瘾,也不看看

现在是什么局势。但是,权在他手中,刘备也无法阻拦。听得帐上鼓起,只得坐了出去

。文武听说张飞坐帐,也都感到好笑。真是“家无主,扫帚颠倒竖”。不知他坐帐坐出

点什么名堂。大家在帐上两旁站好。手下虎威连连:“三将军升帐罗:喔--喂--”

张飞从寝帐步上大帐,居中坐定。文武看得发呆,忘了上来见礼。张飞想,你们当

我木头人?招呼道:“哎,你们大家快来参见哪。”

被他一提醒,大家上前见过代理军师。张飞把手一招:“罢了罢了,站过两旁。”

文武两边立好。张飞拔令在手。大家想,孔明发令之前总要先讲几句话的,你这个

学生怎么一声不吭的,到底难得做统帅,外行!

张飞叫一声:“大哥听令:”

』适逭 起身来:“刘备在此。”

“老张与尔将令一支,带领文官武将、全体人马,速往东南赶路。”

』适 一听就明白,他只叫我带文武、军队,只字不提百姓。故?忙问道:“三弟,

这班子民便怎样?”

“大哥听了,这班百姓劫数难逃,总要‘老掉’,由他们便了。”

张飞心想,照我这样做,百姓反而不会死,但是其中的道理一时与你大哥讲不清楚

,干脆一句话回答了你拉倒。

×醣赶耄?阍诤?蛋说溃?裁窗傩兆芤?赖簟H绻?盟?撬溃?液尾涣羲?窃诜??带他

们跑,就是想免他们一死,现在已经带到了此地,再把他们丢在半路,我万万不

能,要死与百姓一起死。

“愚兄不能从命!”

“大哥,你莫非要违抗军令么?”

“愚兄违令,你便如何?”

“违令者要斩。”

刘备想,我本来就活不下去了,死在曹操手里,口眼不闭,被你兄弟杀掉,我心甘

情愿。因此,刘备旋转身来,双手反剪--“请三弟将愚兄斩了。”

“这……”张飞发呆掉了。心想,如果把你杀了,那我们大家也都可以散伙了。我

的目的就是要保全你的性命啊!阿戆想想算了,我第一次当军师,发第一条令箭,就碰

到大哥违令,我有啥办法?如果是别人的话,这下就非窘杀他不可,现在张飞还能自己

落场:他把令箭往令架上一插,叹一口大气:“唉,军师只有诸葛亮来做的!”说时,

自顾自站起身来往里面一走了之。

众文武又气又好笑,纷纷退出大帐。刘备回到寝帐坐定,对张飞讲:“三弟,你休

得糊涂!愚兄岂能遗弃子民?”

张飞想,我一点也不糊涂,今天的事情都被你大哥搞僵的,本来连夜赶路,现在只

好在此等死!

就在这时,听得外面老百姓一片哭喊之声,刘备连忙命人打听,何事喧哗?

小兵回来凛报:“回皇爷,百姓带来的粮食,吃到今天差不多都吃光了,现在没有

晚饭吃,所以都在哭。”

刘备就将粮队官毛仁、苟璋叫来,问他们:“军粮可吃多少天。”毛、苟回答:“

一万弟兄还可以吃二十多天。”刘备吩咐:“把军粮分发给没有晚饭吃的百姓c”毛、苟

说:“大部分百姓都没有粮食了,一分发的话,娶全部发光,明天我们要没有吃的了。

”刘备说:“明天没有吃,到明天再说,今天先要安一安百姓的心。”

张飞一听,心想,曹操不用杀来,我们已经完了,已经到了断粮绝草的地步。

毛、苟奉刘备之命去分发粮食,百姓以为没有吃只要哭,一哭就会发粮食。哪知道

这是最后一顿了。

刘备横下了心,准备与百姓同归于尽。正在此时,外面进来一个老头儿。因为皇叔

一向爱民如子,尤其现在是在间经患难之际,与百姓更是亲密无间。孔明也经常相请一

些德高望重的百姓来商量事情,百姓有时也主动向皇爷、军师提些意见、建议等。所以

,他的营头里百姓常出常进,是不加阻拦的。这位老者到刘备面前:“老汉见皇爷有礼

了。”

“老丈,你从哪里而来?面见刘备有何要事?”

“皇爷,老汉从霸陵村顺来、敝村众百姓相请皇爷前往一行。”

刘备想,我一路逃过,却带累沿途不少百姓跟我-起倒运,因为曹兵一到要滥施杀

戮。我以为,凡是认识我刘备、相信我刘备的,都是我的子民,所以统统带了一道走。

现在看来不行,首先是粮食已经没有了,那么让我跟这老者去一趟,向百姓作一番解释

。所以立起身来:“老丈,前面带路。--三弟同往。”

“好。”张飞想,我奉命保护你,你不叫我去,我也要跟牢你的。

老者前面带路,出营头,往西北霸陵村而去、此时,太阳刚下山头,天上霞光万道

。走不多远,前面一片树林。刘备跟在这老者后面,低着头一路向前,一路在想如何向

百姓们解释,所以没有注意前面的老者。这老汉年纪虽大,却步履轻健,一进树林东绕

西弯,转眼之间竟不见人影。刘备想,这么大的一个人,怎么会不见?便尚声喊道:“

老丈在哪里7老丈哪里去了?”‘

张飞见找不到老者,便对刘备说:“大哥,回去吧c”

刘备非要找寻不可,一路往林中进去。老者还是不见,却看见许多车辆。每辆车上

至少有十石米,都插着一面三角小旗,旗上四个字:“蒋琬献粮。”刘备一看,“哈哈

!”笑出了声。俗话说:吉人自有天相,我刘备末干坏事,所以在急难之中有人助我。

刘备知道,蒋琬琉,字公琰,乃是当阳县的县令,也是我兄长刘表的属下。

蒋琬,是三国中一个杰出的人才,将来是诸葛亮的接班人。虽然他出身官卑职小,

但是孔眼识英雄,一眼便看出“蒋琬,柱:程之器,非百里之才也。”将他破格提

拔,连连晋升,委以重任,并一再说:“公琰托志忠雅,当与吾共资王业者也。”临终

时,给后主刘禅上表说:“臣若不幸,后事宜以付琬。”蒋琬接替诸葛亮当了蜀汉丞相

之后,“既无威容,又无喜色,神守举止,有如平日,于是众望渐服。”成为蜀汉后期

的一根金梁。

蒋琬估计刘备从樊城逃到这里,肯定要断粮了,于是便把粮米装上车辆,放在这里

,命人去把皇叔引领到此。他自己却已离开当阳。因为荆襄已为曹操所占,他不愿在曹

操手下为官,所以挂印而走,赶奔西川,投效刘璋去了。其实,他料定刘备今后必将入

川,故而先到那里去等他了。当时,许多有识之士也和蒋琬一样,纷纷入蜀。因此,皇

叔尚未入川,蜀中已有不少人在盼望他了。当时,有这样的童谣:“要吃新米饭,待等

使君来。”这“使君”,便是指的刘备。所谓“吃新米饭”者,并非川里没有粮食吃,

而是说刘备来了能过好日子了。

现在刘备看见这许多粮祝?赝范哉欧伤担骸叭?埽?环潦铝耍 ? 张飞一看,旁

边还有一席酒。张飞看见有酒最高兴。“大哥,回去命弟兄前来,把

粮、酒拉往营中去吧。”

两人回到营里,命弟兄把粮食、酒看运了回来。粮食交给毛、苟,一席酒菜在刘备

寝帐里摆好。

张飞招呼道:“大哥,用酒吧。”

“愚兄吃不下。”

“大哥不用,老张也不吃。”

因为张飞见大哥自从军师一走,情绪十分低沉。三将军想,事情既已到了这个地步

,曹兵要来,也阻挡不住;他不来,也请他不到。你这样愁眉苦脸有什么用呢?只有吃

饱了肚皮,曹兵追到还可以 值藏 杀。

刘备心中明白三弟的意思,但一滴酒都喝不下。心想,我不吃不要紧,你三弟是大

将,吃饱了才能打得动仗。所以刘备拿起筷子,略为动了一动。

只要你动一动筷,张飞就算你吃了,于是便放足了张飞有名的“三大”,就是嘴巴

大、喉咙大、肚子大,吃了个杯盘狼藉。这一桌酒极其丰盛,凭你张飞食仓大,也只吃

掉了三分之一。手下人士来准备收拾掉,张飞说:“慢来!”阿戆立起身来,在寝帐中

走来走去,双手拚命在肚子上不停地揉。刘备想,你吃到如此地步,总可以停止了。哪

里知道,张飞把裤带松一松,然后再紧一紧,重新坐下来再吃。真吃得下吗?古代的大

将就是这样,在战场上杀一日一夜不叫肚子饿。有得吃时,三顿并一顿,照样吃,而且

还不会撑坏肚子。张飞心想,趁这时多吃一点,万一曹兵杀到就没有工夫吃了。然而,

肚子毕竟是有限的,一席酒吃了半席,实在一点都吃不下去了。刘备想,幸亏我不想吃

,就是要吃的话,看见这副吃相,也被你吓得不敢吃了。手下人准备来收拾,张飞还是

说:“慢来!”小兵对他看看,心想,今天你能把这桌洒菜全部吃下去,我也服你!现

在,你又吃不下了,不收掉放在这里做啥?这时候,张飞从帐壁上摘下一只皮囊,有近

两尺深。皮囊的口子象大号的碗口那么粗。张飞叫小兵把口袋张开,他自己象倒泔脚一

样,不管是鱼是肉,连汤带水,统统往皮袋里倒下去,半桌酒正好满满一袋。张飞把袋

口扎紧,旁边挂好。有人问:今朝张飞为啥这样贪吃?不,不是贪吃。因为眼前情势紧

急,曹操大军压境。现在吃了一顿,下一顿不知啥时候能吃,确实很难预料。别的不说

,单说赵子龙连头带尾杀了三天,他的吃从哪里而来?喏,全靠张飞这一只皮囊袋。等

一下曹兵一杀到,张飞上马时,就把这只皮囊袋挎在肩上,挂在腰间。他想,上马之后

,不知啥辰光才能下马。打到后来,曹将肚子饿得打不动了,我却可以边吃边打,一手

发矛,一手伸到皮袋里抓来吃的。这叫“左右开弓”!后来赵云杀了一夜之后,在长板

桥头碰到张飞。阿赣听说老赵还要冲进曹营去救嫂嫂、侄儿,就把皮袋拉开,特地留给

赵云一口气吃了半袋。张飞自己也吃半袋。赵云吃了半袋再杀一天一夜。张飞吃了半袋

,在桥上独挡曹兵,“哇呀呀”叫一声,把百万曹兵吓退。没有这半袋东西,是叫不动

的。所以,这只皮袋倒是要紧东西,定要交代清楚的。--一桌酒全部撤空,手下把空

碗盏收拾掉。

张飞对刘备说:“大哥,睡觉吧。”

刘备想,你这个人不上心事的,吃饱了就要睡。

“愚兄睡不着。”

“大哥不睡,俺也不睡。”

刘备想,你不睡是不行的。所以就身体一倒,臂肘撑在桌上,拳头托住太阳穴,算

是睡了。

“大哥,你睡了?”

刘备不应,作睡着了。

“要睡到里面睡,这里要着凉的。”

刘备仍旧不响。张飞想,大哥睡着了,我也睡吧。但是为了保护大哥,他也睡在寝

帐里,叫手下把躺车推到寝帐里。当时军队在行军作战中,统帅有行军床,大将、文官

是一辆躺车,小兵就是一条毯子。张飞坐上躺车,对营帐四周一看,几盏油盏火光摇曳

,帐壁上黑 按贝 ,外面秋风瑟瑟,把军士们的阵阵鼾声送进帐来,张飞感到满目疮疫

,死气沉沉,不觉有些心神不定。一声招呼:“来人。”

“是。”

“传老张将今:今晚睡眠,将不卸甲,马不取鞍。”

刘备并未睡着,听到兄弟的话,觉得这条令传得有道理,在目前情况下,确实应当

随?/